朱氏历史
朱姓寻根>
朱姓源起>
朱姓流布>
历史专题>
福建政和县朱子祖居地“启贤祠”捐款倡议书
朱子是朱家的,也是大家的;朱子理学是古代的,也是现代的;朱子文化是中国的,也是世界的! 为迎接2020年10月18日朱子文化大典,由政和县委、县政府主办,隆重纪念朱子889周年庆,推动中国忠孝文明,倡议重修朱森祠堂—“启贤祠”,预算资金81万,对此我们呼吁不论海内外的朱氏族人都要慷慨解囊,献一点孝心,进一份力量。修祠安祖百年难遇,今生今世仅此一次,它是先祖神灵的召唤,更是我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。
朱华昌:大明衡藩研究专家
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,中国尝试恢复高考制度。朱华昌适逢应届高中毕业,于1977年5月参加国家首次统一高考,进入曲阜师范大学政史系学习。毕业并获史学学士学位,后进入国家燃料化学工业部部属企业齐鲁石化总厂工作。先后任党委宣传科理论干事、宣传统战干事,央企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党委秘书等。在职攻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研究生,获经济学硕士学位。后转入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销售运输部工作,任高管,于2017年2月内退。 朱华昌在职工作期间业余无玩好,爱好史学研究,尤以明史为最。在地方兴起修谱后,他组织族人于2015-2017年间,高质量地续修了《朱氏大明衡王府玉田怀简王支谱》,受到当地社会关注,并被人民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山东大学、宁波天一阁书院、青州市博物馆等图书馆、博物馆、书院收藏。
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略考
元朝末年(1368),自然灾害频有发生,黄河地区水患尤其严重。加上统治者的高压政策,导致红巾军起义,战乱纷争,民不聊生,人口大量减少。明初洪武年间开始从山西移民垦荒,使农业有所恢复。明惠帝建文元年(1399)又发生了“靖难之变”战乱四年,又一次造成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皖北、淮北等地的荒凉局面,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。 明代时期,许多移民集中到山西境内,再分批迁往其他省份。根据《明史》《明实录》等史书记载,自洪武六年(1370)到永乐十五年(1417)内,先后从山西移民18次,其中洪武年间10次,永乐年间8次。这些移民分别迁往北京、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、湖北、陕西、甘肃等18个省(市),500个县(市)。
襄阳朱氏召开迎春年会
2019年12月28日,湖北“襄阳市朱氏宗亲会(正式称谓是‘湖北朱熹理学研究会襄阳分会’)”,成功地召开了迎新春工作年会。
山东枣林庄(安邱王府)外迁河南许昌郡鹿邑县等地的朱氏
依据家族后裔逐代传承陈述,根据河南省鹿邑县文化局档案史料和朱三官庙志记载,我们是明太皇后裔,鲁王后代,由于历史原因,1653年春季,祖先从山东枣林庄(安邱王府)迁移到河南许昌郡鹿邑县南八十里处。1653年取消鲁监国之前,清朝当局派军队,在全国各地平灭藩王势力,镇压百姓,追杀打压明皇后裔,迁移居住地后,为了躲避动乱,被迫跟随当地朱姓宗亲字辈顺序,按照命理字辈规律推算,入乡随俗。
2020-09-01
朱姓起源及其文化故事
姓氏来源 1.朱姓始成于西周,是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。颛顼的玄孙陆终有6个儿子,第五子名安,大禹赐曹姓。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,封安的后裔曹挟在邾(今天山东省邹城市一带),建立邾国,附庸于鲁国。邾国又作邹国,亦称邾娄,有今山东费县、邹城、滕州、济宁金乡等县地市,建都于邾(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),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绎(今山东邹城东南纪王城)。到了战国中叶为楚所灭,邾国贵族以国为氏,就是邾氏,后邾国君主支庶子孙又去邑为朱姓。 2.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记载,鲜卑族竭烛浑氏朱可浑氏,在孝文帝时住在洛阳,他们一起改为朱姓。 3.出自祁姓,源于尧帝嫡子丹朱之后。据氏书与正史记载,圣君帝尧子丹朱的后裔,分为数支。一支以房为氏,一支为狸为氏,一支以傅为氏,另有一支丹朱的后裔,则以始祖之名“朱”为氏,成为后世朱姓中的重要一支——祁姓朱氏。 4.《元和姓纂》记录说舜时有一个大臣名叫朱彪(一作朱虎),他的后人以朱为姓。 5.宋国的开国君主宋微子启(商纣王的庶兄)有裔孙朱晖,原以国名为氏,称宋氏。春秋时,诸侯灭宋,其后裔逃至砀(今安徽省砀山县),改宋氏为朱氏。
2020-08-30
中华·朱姓
朱氏文化源远流长,朱氏家族繁荣昌盛!
2020-08-27
“前明朱皇宗室”流落莱西之谜
济南市槐荫区朱家庄朱氏考
槐荫区玉清湖街道办事处朱家庄村
2020-08-26
朱姓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
袁义达《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》
2020-08-20